主持:陳柏宇 記錄:吳靜雯
表現形式
強調時間性/過程
+不規則-碎形
+規則-
a.剪紙(先排除
b.摺紙-時間性與過程 (稜角/扭曲) 1票
-動態上難度最高,展場呈現較有張力
c.單位形的繁衍概念/疊紙 4票
d.撕紙 碎片(不完整/破壞性) 5票
------不完整到完整的過程
-----雪花般的意象
------漸變
----碎的不規則的
-------------撕掉(隨意的/獨一無二的)
-------------燃燒(從過程的灰燼中得到理想)1 票
-------------揉的(糾結到展開的過程) 5 票
-------------割紙片(細微的瞬間與想法) 7 票
+紙張種類的應用
-硬度和上的區別-硬/軟(棉紙)
+配合使用空間的互動裝置(讓參觀者有拼或黏貼擺設的動作)
+摺紙配合裝置藝術
+風格調性是否配合學校特色?與展品配合是否適合?
a低飽和加上亮彩(陳珊妮專輯視覺)-BOKY
b黑白灰加上主色(林宥嘉專輯視覺)-秒
c漸層/漸變 – Q
d淡彩 (夢幻/夢境)– 丸/吉
e藍色配灰白(穩定感配色)–西瓜
f重灰配高飽和(邊框或展台及地\板)-Q
g教堂的意象(透明彩色)
色調的使用:
a童話(夢境)-5票
b太空-4票
c教堂(馬賽克)-0票
d雪花(淡藍)-2票
e純白加上純藍-1票
與展場的討論:
+展場動線為ㄇ字型,是從暗到光明的過程,以材質遮住光源做透明度做變化
+霧面塑膠布做為懸吊隔板,有透光效果,不會像木板太實際的隔開空間
+碎形漸漸擴大,最後組合成一個完整的高彩飽和裝置作為主要視覺
+主色調為淡灰色(像理想的過程介於白與黑,比較曖昧模糊的地帶),去襯托高彩度(2~3種顏色)裝置
+配色
a.黃藍(理想意象代表顏色)
b.紅(熱情)黃藍
黃-希望/想像/理想/光/明亮
藍-希望/純粹/真實
+碎型組成
a鳥
b蝴蝶
+調性
a.科技感
b.童趣
c.華麗
+影片片頭討論:
1.碎片往外散,字體浮現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0EGYintCex8
2.底為滿的,碎形漸漸向中間移動聚集,鏤空處為字體
3.很多線往中間移動,轉到某角度才看得出字體
4.碎形擬人化,跳華爾茲,鏡頭拉大出現整個萬花筒的碎形,散場時碎片四散字體浮現
5.將現有的物品結合
6.配合斜線角度往右散開組成鏤空字體
+定案風格
主色調為灰色K30 作為底(佔最大部分)
配色大概如下圖

+定案元素
萬花筒(零碎型旋轉結合)
我們設計的就像萬花筒出現最完美型態的過程,經過許多不同角度的嘗試。
+海報必備(零碎型所組成的萬花筒)
1.過程/進行式概念
2.萬花筒意象
3.預留資訊塊(地圖用線表現)
4.A2大小 + storyboard
1.40s左右
2.過程/進行式概念
3. 零碎形的結合
4.風格(mv)音樂的蒐集
+萬花筒參考資料
http://www.flickr.com/search/?q=kaleidoscope&w=all#page=1
http://images.google.com/images?client=safari&rls=en&q=kaleidoscope&oe=UTF-8&um=1&ie=UTF-8&sa=N&hl=zh-TW&tab=wi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